真实的“二舅”故事,是这个样子的

图为本人在安徽阜阳农村小学

我有一位老师,按辈份是我表哥、按年龄可以算表舅,但这并不重要,因为无论男女老幼,所有人都叫他“陈老师”。

陈老师从小聪慧,各科学习成绩都好,且文艺天赋极高,不仅嗓音出众,唱歌唱谁像谁,而且无师自通学会了各种乐器,在“开门办学”的年代,他写剧本、唱样板戏,同时拉二胡、吹笛子,简直无所不能。

不知怎么搞的,陈老师还拥有各种“独门绝技”。你要是不小心被蛇咬了、被蜂蛰了,他找来一些什么叶子,捣碎了给你敷上,立马解毒消肿去痛。有些年流行白蚁,人们突然发现陈老师还身怀挖除白蚁的绝技。

他常有诗词和对联在报刊上发表。但我小时候想向他学写诗,他不肯教我,理由是:高考又不考诗。

然而陈老师其实是“非法从教”。他出身不好,考大学政审通不过,他只能流落农村,田间地头给孩子们讲讲《聊斋志异》为乐。后来上面发现文化还是重要,当地农民公认他最有学问,于是他成为“民办教师”,小心翼翼地登上了讲台。

他这一“代课”,许多年的光阴就悄悄蹓走了。后来时代终于起了变化,陈老师也逐渐名正言顺。我上小学的时候他教小学,我上初中的时候他教初中,我上高中的时候他教高中——他创造了高中生教高中的奇迹,后来也理直气壮地特批为“公立教师”。

他当教师的口碑是极好的,兢兢业业、呕心沥血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他,他也确实桃李满天下。

在人生的高光时刻,陈老师到年龄退休了。退休之后他闲不住,天天去校园里“搞事”。有一天,就在学校门口,他被一辆车撞飞,结束了坎坷的一生。

我有一个群,不邀请你加入,除非……

我有一个微信群,名字叫做“书悦私蜜团”。

看群名你就知道,群里都是我的好友。“私蜜”二字并没有写错,它代表“近距离的粘乎”。我在群公告里说:

本群,既名“书悦私蜜团”,自然大家都是书悦的好朋友。书悦热爱自由,不会用群规来限制朋友。

结果,这个没有规则的群,由于地域、背景、职业、兴趣、价值观以及性别、性取向等等的各种多元化,很快就形成了超级多元化的自由氛围。这是我喜欢的,也是我倡导的。

这群也极其活跃,经常我就就是跟同事说了十分钟话,回头一看,群里好几百条信息。

怎么那么多话?因为没有特定主题。怎么还那么吸引人?因为多元化,每个人都可以让别人受教。

昨天,练晓波 说:“我想通过学习,把之前在群里说过的那个谈话类碰撞的东西做起来。目的就一个:就是让大部分的人有自己的思考能力,而不是盲目的人云亦云。

我说,这个目的太高了。他回答:

高不高不去管,我只要做起来,有人认同,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。光我一个人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事啊。

我说:Making World with Wisdom.,这个一直是我们的slogan啊。

他说:“所以啊,为什么不能成为你想要做的事的一份子呢,不一定在你的公司才是你要做的事一份子。你的想法得到认同,有更多的人参与去做同样一件事,这才是关键啊。

我向他竖了三次大拇指,拥抱了三次。我说:我很感动。

@练晓波 又说:我可以先迈开这一步,至于之后怎么样,那是后人的事。

他激情满怀地说:

“我不是想做什么伟大的事,而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。这个群最大的收获就是让自己学会思考,独立思考。而这个东西,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的东西。那为什么不能把这样的好东西分享给更多的人呢。

他又说:

我觉得群里的朋友们给我很多启发和动力。我应该让自己的能量再多一点发挥出来。 

我真的觉得很开心。就算这事只是一个idea,这个群的价值也不可估量。多元化,就是可持续。

孔子当年周游列国,到处推广自己的理念而不得。最后当他的喜爱的弟子颜渊逝世时,他长叹说:噫!天丧予!天丧予!

现在时代不同了,孔子的悲剧不会重演,每个人都有机会活得明明白白,做个通透的强者。

“书悦秘蜜团”,一直维持在百人之内的规模——这显然是有意而为之的。所以我不邀请你加入。

除非:

  • 你认可我们的高度多元化的氛围。
  • 你拒绝被洗脑,愿意做个明白人。

我最讨厌的三个人
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古往今来,无数面孔皆模糊,千百年之后仍让人惦记、引人生厌者,奸雄也。


我最讨厌的第一人,乃是王莽

王莽原本是很可爱的。他虽贵为皇亲国戚,却毫无纨绔之气,他是一枚勤奋好学、谦逊有礼、志向高远的好青年。

在王莽之前,雄才大略(抑或好大喜功)的汉武帝,接过爷爷、爸爸“文景之治”的好天下,瞧着北边的匈奴不顺眼,跟它断断续续打了44年仗。这一打不要紧,原本富裕的车库空空如也,没完没了的“割韭菜”,搞得百姓民不聊生、流离失所,而豪族却肆无忌惮、胡作非为。朝廷越来越衰弱,所有人都束手无策,眼看天下就要崩溃了。

“好青年”王莽,从基层“公务员”干起,一步一步登上了大司马的高位。依仗着深厚的儒学功底,他凭一己之力,挽救天下于既倒,让颓废的风气焕然一新。

但是,像所有野心家一样,王莽想当皇帝。从种种迹象上看,他很像是众望所归、中国历史上唯一的“民选”皇帝。

篡位成为皇帝之后,才发现王莽好像是“书呆子”。他要按照孔子的教诲,复周礼!

王莽的复周礼,从效果上看,很像是国家社会主义。他将已经实行了几百年的土地私有制改为国有制,宣布: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”,天下所有的土地,皆为王田!既然都是王田,自然禁止买卖。

很显然,王莽想抵制豪族。当时,豪族有良田万顷,百姓无立锥之地,而国家却从豪族那里收不上税,因为权贵有合法的减免赋税的特权,税赋的大部分落在百姓身上。所以,若是百姓大面积破产,王莽也没日子过,保护百姓就是保护王莽的税收。

在工商业方面,王莽全面推行国家经营,实施“五均六管”。“五均”就是均物价,成立官营的商业机构,统购统销,按成本收购商品,按官价出售,防止市场上价格过高。“六管”就是政府垄断经营,管盐、管酒、管铁、管山泽之货、管铜铁。

王莽建立新朝,处处求新。于是改官制、换官名,改币制、铸新钱,折腾来折腾去,换汤不换药,钱却越来越不值钱,他把当官的得罪了,把经商的也得罪了。而最倒霉的,始终还是“韭菜”们。王莽理念上为他们着想,实践上却变本加厉地一轮一轮收割他们。

王莽所有的改革,最后全都失败。当初支持他上位的豪族,土地没有了,盐、铁国营了,连酿酒都不能自己说了算了,必然就翻脸不认人了,不惜发动宫廷政变和军事暴动来制止他的改革。

活该王莽运气不好,天灾人祸同时降临。天灾让百姓饿肚皮,边疆的首领和附属国起兵反叛,所有的国恨家仇,统统回报给王莽,王莽的头颅被刘秀割下,舌头被众人分而食之。

回顾当初,王莽真是个好青年吗?或许是的。但当人们发现他的承诺无一兑现时,他便是彻头彻尾的骗子,而当初所有的“好”,皆被人们视为虚情假意的表演。


我最讨厌的第二人,是王安石

同王莽相比,王安石真的是个好青年。他不拘小节,生活上一点都不讲究,他的全部心思,都在国家大事上。

到王安石的时代,大宋已建国近百年。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、最市场经济的平民社会,非常富裕;但是它“积弱”,面对大辽、西夏等强大“竞争对手”,大宋始终国力不振。王安石想,我一定得想办法改变这个状况。

王安石认为,由于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缺陷,大宋沉淀了大量的冗兵、冗官,对国家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,只有通过改革,才能拯救国家于危险的境地。他只对这件大事感兴趣,其他的诸如吃什么饭、穿什么衣,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。

与王莽相比,王安石是国家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,总体思路也是用政府替代市场。他以为,只有政府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,才能既促进经济的发展,又增加财政税收,从而实现“民不加赋而国用足”。

王安石的改革是全方位的,不仅包括经济方面,如青苗法、均输法、市易法、募役法、农田水利法、方田均税法等,也包括政治和军事方面,如保甲法、贡举法和置将法等。

青苗法的实质是官办农业金融,用官办金融取代民间高利贷。在春播时,政府放出贷款,利息20%,收割时敛取本息。王安石的如意算盘是,政府以国家的粮食储备作为本钱,既帮助了农民,又赚取了利息收入。为了发放贷款时能够判断农民的信用,王安石指示官员清点农民的财产,从富到贫分成几级,让农民用财产作为抵押来借贷,按财产多寡决定信贷数量。结果,富农贿赂官员、虚报资产,骗取官方的低息贷款,然后按市场利率转贷给贫农;贫农没有什么财产,从政府借不到钱,只能向富农借,而富农一转贷,利率就不是20%,而是80-100%了,和高利贷相差无几。王安石见状大怒,派出41位朝廷大员分赴各省督导,强行摊派,搞得鸡飞狗跳,却只是雪上加霜。

市易法就是用官办批发和零售,目的是平抑物价。官员的任务是高买低卖、平抑物价,但高买低卖必须了解全国的市场行情,购买丰收地区的低价粮,运到歉收地区来平抑粮价。官员不可能掌握行情信息,只能依靠商人,或者委托、雇佣商人经办,最后就变成了官商勾结从中牟利。

保甲法是一种民兵制度,把百姓十家一组编成一个兵民一体的结构,家中若两个男丁就要出一人参加军训,从而形成全国性的军事储备,既节约养兵费用,又保存军事实力。王安石心想,这兵民一体的组织结构,那是复周礼啊,非常高大上!但是他忽略了,大宋朝已经进入平民社会, 兵民一体的社会基础早就不存在,强行“复周礼”,就是打破现成的社会结构重建一个新的。于是社会就乱套了。

贡举法想得也挺美的,它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,考试不考那些死记硬背的儒家经典了,改成考经世致用的学问。可以帮朝廷找到“招之即用”的人才是吧?结果呢,在王安石的治下,奸佞小人、流氓恶棍成群成堆——就像《水浒传》里面的蔡京那种。

心怀大志的王安石,变法完全失败。他变法的目的是抵制豪族、巩固朝廷,但他伤害了豪族和官员的利益,却妄图通过他们来推动改革,这本身就是悖论,就像左右手互搏,从基础上就上根本不可能成功的。

但王安石却豪气满怀,他说:“天变不足惧,人言不足恤,祖宗之法不足守!”——天灾、非议和祖宗的规矩都无所谓,只要确定了变法的目标,就要排除一切干扰!

司马光觉得,这人连祖宗都不知道敬畏了,还有什么坏事干不出来啊。所以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。于是,王安石将司马光的人统统赶出朝廷,让司马光去洛阳赋闲。

在赋闲期间,司马光写出了《资治通鉴》。而耀武扬威的王安石,搞得狼烟四起、天下大乱之后,将大宋带入了崩溃的泥潭,并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。


我最讨厌的第三人,是朱元璋。——对,就是明朝开国皇帝,曾经当过和尚的那个。

朱元璋出身贫苦,文化水平极低。有一次有倭寇侵犯沿海,朱元璋下诏说(一字未改的原文哦)

“奉天承运,皇帝昭曰,告诉百姓每(百姓们的意思),准备好刀子,这帮家伙来了,杀了再说。钦此。”

你能相信这是堂堂皇上的诏书么?

一个文化水准如此低下的皇上,自然制定不出什么像样的治国方略。

如果说商鞅创立了户口制度的先河,那么,朱元璋在限制百姓自由上,则犯下了历史性的滔天大罪。

朱元璋立国后,制订了一个极其愚蠢的特殊政策,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。他把百姓分成四种户口,分别是军户、民户、匠户、灶户。四种户口,对应四种职业身份,子子孙孙、世世代代都要继承,不得更改。

朱元璋将人口按照职业进行划分,不许人们改换身份,还规定百姓不许外出乱走,去到离家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就要申请。这不仅严重限制了百姓的自由,更严重的是,它相当于事先规定了每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比例关系。

黄仁宇先生评论说,朱元璋用农村中最落后的部门为基础,作为全国的标准,取消了商业经济,以农民为主体把国家给统一起来。

朱元璋的政策,搞出一种计划经济的模式。大明在立国后短短十年便恢复经济发展,计划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
但是,这样的经济与社会控制形式,对民间社会形成了极大的压制,造成整个社会一潭死水。

朱元璋的人口政策天然存在严重问题:按照四种职业来划分人口,各种职业身份的比例关系如何保持稳定?毕竟,没法确保每一职业身份的人都是干一行爱一行,更没法确保不同职业身份的人,繁衍的速度是完全一样的。政府无法长时间盯着每个人,必须按照规定的职业来干活,时间稍长,四种户口的比例关系一定会发生变化,加之各种原因导致的繁衍速度不一,比例关系根本不可能保持稳定。

基于户口制度的计划经济,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设计。朱元璋很快也认识到,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让社会健康运转。幸亏他运气够好,大明帝国才没有迅速崩溃。

我最喜欢的三个人

古往今来,人山人海,真正有趣的灵魂又有几何?

盘点一下,我最喜欢的人有三位。

第一位,马文·鲍尔(Marvin Bower)。

马文·鲍尔是麦肯锡的创始人。他或许没有太高的大众知名度,但在咨询行业中,他却是如雷贯耳的丰碑。他是管理咨询之父。

法律意义上,马文并没有创办麦肯锡公司——麦肯锡是麦肯锡创办的,正如麦当劳是麦当劳兄弟创办的。但是,就像雷·克拉克被视为麦当劳创始人,马文以他的远见卓识和深邃智慧,重塑了原本存在多年的麦肯锡公司,不仅奠定了管理咨询行业、优化了许多企业和组织,而且,麦肯锡的行业冠军地位得己保持至今,其根基皆源于马文建立的方法与规范。

马文生于1903年,刚出道时是一名律师。他将麦肯锡的聘用函“雪藏”了两年,才正式加入麦肯锡,但自此之后,他就启动了一个全新的时代——他将当时不入流的管理咨询,升华为受人尊敬、回报优厚的独立行业。

马文说:咨询不属于任何行业,我们自成一个专业;麦肯锡不是普通的企业,我们是一家专业公司。当马文入选《财富》“商业名人堂”时,他说:为什么选我?我并不是商人,我是一枚专家。

正如德鲁克被称为“大师中的大师”,马文被称为领导的领导(Leader’s Leader)。他一生勤奋,1992年才正式退休。智者往往长寿,2003年,马文100岁时辞世。

多年之前,当我读到《麦肯锡传奇》时,我热血沸腾,心情久久不能平息。此书实为马文·鲍尔传,描绘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
我喜欢的第二个人,是女皇武则天。当我站在她的无字碑前,我就像追星的粉丝一样激动不已。

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,在我看来,她也是开创精神第一人。她奠定的社会基础,小而言之是大唐盛世的源泉,大而言之则是中华民族续命至今的庇护。当今世界的很多模式和规则,追根溯源,那都是武则天奠定的基础。

历史上对武则天有诸多臧否,基本都是“正统派”的偏见。比如,有人说武则天先嫁父亲、后嫁儿子,属于“乱伦”。其实,这是出于对唐朝血缘的无知。王昭君还先后嫁祖孙三代人呢。对草原、对古人用今天的道德观来审视,纯属无理瞎指责。

又有传说,武则天为了达到目的,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。试问,宫闱之中的私密事,后世史家从何得知?只能说明武则天很开明,没有对仇敌赶尽杀绝。退一万步说,即使杀女为真,我也愿意积极地理解为:武则天做事,极其追求极致。

因为喜欢武则天,我也喜欢演武则天的刘晓庆。以她本人的经历,她是深得武则天精髓的。

我喜欢的第三个人,是苏东坡。从个人气质出发的话,他其实是我最喜欢的人。

苏东坡才华横溢。因为散文,他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;因为诗歌,他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因为词作,他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;因为书法,他被尊为“宋四家”之首;他还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。诗、词、文、书法、绘画,样样大师,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。

不仅能写,他还会吃能玩。他开创了猪作为肉食之首的先例,“东坡肉”、“东坡肘子”流传至今,他还创有“东坡鱼”、“东坡羹”等等。他是酿酒师,酿过米酒、蜜酒、桂酒、真一酒、天门冬酒、万家春酒、罗浮春酒、酴醿酒等各种酒品。他爱烹茶,留下了许多茶道圣经。他还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歌舞团。

苏东坡并不只是文化人,他是功勋卓著的。在杭州,他修建了苏堤,不仅是水利工程,“苏堤春晓”后来成为西湖十景之一;在惠州,他设计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;在黄州,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孤儿院。

而所有这些,都是他流放期间完成的,真可谓“苏轼流放三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”。

其实,喜欢苏东坡,真正理由是因为他活得明白。身处平民社会的大宋,他是极开放的,“我以我手写我心,我以我心吐真情”。所以他随遇而安,把跌宕起伏的命运,活成乐趣横生的人生,他说,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!”即使是“食无肉,病无药,居无室,出无友”,他也乐于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。

总想知道,老天是不是格外偏爱苏东坡,每天额外赋予他24小时。不然,你就难以理解,以他“永远都在流放路上”的奔波人生,如何完成那浩如星海的作品、做到那许许多多的事情。然而不管怎么样,他总是“胜固欣然,败亦可喜”的超然态度,最后,当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”之后,仍然潮头屹立的,只有我挚爱的苏东坡。

因为喜欢苏东坡,我也喜欢写苏东坡的林语堂。据说,为了写《苏东坡传》,他去美国时,带了7箱关于苏东坡的书。

偶像的坍塌

在 IT 行业报刊当道,《计算机世界》、《中国计算机报》每周出一沓的岁月,我还在学校当教师,偶尔会写点文章,赚几个稿费。那时候有一位大拿,经常在报纸上发表大作,博学多才、观点鲜明,让我好生羡慕。

若干年后,我在一次活动中偶然见到此人。他衰老而迟缓,既没有犀利的表达,也没有出众的口才,虽是给厂家站台,人家似乎也不怎么尊重他。我不知道他是老而落魄,还是原本不过如此。总之我连过去打个招呼的念头都没有。

后来又见过一两次。嗯,他就是个混饭吃的糟老头。

有一位著名的财经作家,我读过他几乎每一本著作,包括凑数的、和别人起过官司的。我从他的书里受益匪浅。我一直用崇拜之心景仰他,从来没有想过他的是非与不足。

我不是没有机会认识他。在 Blog 兴旺的年头,我和他甚至有过笔墨往来。和朋友提到想要认识一下的时候,朋友说:关键是,为什么要见面认识呢。他说得对,我不必刻意去认识谁。

财经作家不只写书,他买岛屿、做出版、玩自媒体,做得风声水起。他很富有,他其实是个成功的商人。

在一次大会上,他上台演讲,我是台下没有身份的听众。我心怀崇敬之心仰望着他。但是很遗憾,他波澜不惊的演讲让我一无所获,倒是时不时插播的嵌入式广告让我心烦。

然后,他最近出版的新著,也令人失望。从他的描述来看,这书他没少费精力,在抄袭当作著述的中国当世,他算是肯下功夫的了。然而越是如此,就越发令人失望:难道是越努力,错误和拙劣越多么?或者是努力的方向不对?

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,将财经作家列为五大“邪教”之一。有点过份,但不无道理。

还有一位“名记”,我知道他,也是通过报纸。当时,他以每期超过一整版、上万字的篇幅,在报纸上发表人物特写,这些草莽英雄激励了很多人,也使他自己成为一时的风云人物。

我和“名记”认识,是他主动的,因为我在网上写东西,而他在办一个网站。从那以后十余年,我一直敬他比我高明、比我能干,也一直由内而外地尊重他。

我很早就发现,他身边小人成堆。我预言了他的助理会祸及他。他后来入狱三年,起因来说正是助理造成的。但本质上,之所以小人围绕他、并能造成他锒铛入狱,那是他自己的价值观、金钱观造成的。

“名记”后来不再写作,让他“预告”的著述化为泡影,让很多人的期待一再落空。可能他从来不曾爱好写作,写作只是他的赚钱工具,一旦找到比写字更赚钱的营生,他自然就抛弃了写作——尽管那是他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起点。

这并没有影响我对他的尊重。直到有一天,我发现,“名记”是一个用人朝前、不用人朝后的人。他用得着你、他觉得你有用,他可以各种拉拢、千方百计交往;但他绝不会真正帮助你——除非对他自己有好处。他总是让别人给他做事,他说:帮你的人,还会帮你;你帮的人,不会帮你。

“名记”喜欢别人叫他老大,醉心于当老大的虚荣。但他当面好像仗义的大哥,背地里却到处讲“小弟”的坏话。有人总结道:跟他走得近的,没一个有好下场,他自己也落得锒铛入狱,而且毫不吸取教训,出来之后变本加厉地搬弄是非。

于是,“名记”在我心中的形象渐渐坍塌。他身边小人成堆,一点都不奇怪。

在我看来,这世上,没有什么人是值得当偶像来崇拜的。所以我不是个崇拜偶像的人。上述三人,都算不上偶像。

偶像,本来就不只是为人崇拜和供奉的雕塑品,所谓“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”,偶像的坍塌是必然的。不管偶像多么伟岸,不管偶像是否阅历丰富,它终归,只是泥塑的玩物。

在清代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中,老艺人苏昆生曾放声悲歌:

“俺曾见,金陵玉树莺声晓,秦淮水榭花开早,谁知道容易冰消!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。这青苔碧瓦堆,俺曾睡过风流觉,把五十年兴亡看饱。那乌衣巷,不姓王;莫愁湖,鬼夜哭;凤凰台,栖枭鸟!残山梦最真,旧境丢难掉。不信这舆图换稿,诌一套‘哀江南’,放悲声唱到老。”

何况,偶像的坍塌,绝对是好事,它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。你会发现,偶像只是外强中干的表象,你所崇拜的人,其实是庸人、俗人甚至坏人。

于是你,在人生的长跑中,可以快乐喜悦,可以宁静平和,而不需要被偶像蒙蔽。

丁酉鸡年,紫气东来。祝你大吉大利,祝你万事胜意。

今天,11月11日,它到底是个什么日子?

有人在朋友圈说:“今天是我的节日?我忙了一天的合同,都把它忘记了。”他当然指的是,今天是光棍节。

据说光棍节源起于校园,并通过网络传播而形成娱乐文化。四个1放在一起,一个比一个孤单,所以11月11日便成为“光棍节(One’s Day)”。

但是好像光棍节已经被“马爸爸”玩坏了,它变成了“坏婆娘节”。昨天晚上接近12点时,朋友圈无数“雷锋”提醒男人们要想办法坏了老婆“买买买”的好事,这不禁让我颇为忧桑。

当然了,“马爸爸”的表演也很给力,据说第一秒系统就挂掉了。而线上的京东、线下的家乐福、线上线下的苏宁,都跟着把这个娱乐的日子搞成了“电商节”。

不幸他们全都失算了!今年是“鹅厂”18岁成年日。1998年11月11日,“十分”公司腾讯成立。“小马哥”出手慷慨,向每名员工赠予300股股票,总价值15亿(为什么不是18亿?),并向包括离职员工和外包人员在内的“鹅厂”人发送3000万现金红包(为什么不是3亿?)。这消息,刷屏一整天,让不少人口水流了一地。

然而这些都与无关。昨晚我不会坚持到凌晨再“剁手”,今天我忙了一整天也不曾看到“小马哥”玩死“马爸爸”。(BTW,突然有人说某度的老大并不是李彦宏,而是他老婆马东敏。为什么BAT全姓马?)

对我来说,11月11日的全部意义,是某坏人的生日。她为什么坏呢?因为她没有时间感,她不爱过生日。她为什么坏呢?因为她与我打打闹闹十年,不知道为什么总也打不散。她为什么坏呢?因为“好”这个字眼不足以形容她,而更妥当的中文词还没有发明出来。她为什么坏呢?因为当我掉进深渊时,她面含讥笑语带讽刺从来没有好脸色,但是她总是伸出援手。她为什么坏呢?因为她“翻脸比翻书还快”,情绪起伏之剧烈就像大海的波涛,但是风平浪静之后,她仍然是顶花带刺的美女。她为什么坏呢?因为和她当面也许没话说,但是打起电话来,前面可能嘻皮笑脸,后面却泪雨滂沱。……总之她的坏,难以言传,罄竹难书,天地悠悠,唯此独坏。

只要知道,朋友的生日我总是记得;“坏人”这样的家伙,那更是不在话下。我或许没有准备生日礼物,或许有时又犯神经会送个让人意外的生日礼物(比如因为你某天的一句念叨)。但无论如何,我总是记得,并且并不需要日历或备忘录的帮助。

再过些天,该是我的生日了,我希望也会有人记得。

而你的生日又是哪天呢?告诉我,我一定会记住的。

我爷爷,他是个“败家子儿”

在我老家的村口,有一棵大樟树,是当地的“标志性建筑”。此树树龄久远,拥有传奇之名“半古”,曾因灾祸死掉一半,竟然倔强地死而复生,继续茁壮成长。有好事者在树下建庙,膜拜这棵天长地久的“树神”。

曾有人告诉我,这棵大树,以前是我们家的;并列举这里、那里的田地,说从前都是我们家的。这很难以置信,因为我的家庭出身,是“贫农”;以我的童年记忆,我们家也确实穷得叮当响。

据说,我爷爷是个“败家子儿”,是在他的手上,败光了几乎所有家产。他最著名的“败家”行为,是卖掉许多田地、斥尽资产,买入山高路远的祖坟山,将他的祖辈、父辈葬在了那里。那个地方的地名,叫做“永安寨”。

历史无法假设。从结果看,爷爷的“败家”,却好像是祖荫。他不仅避免了家族被划为“地主”成分,从而沦为政治牺牲品,更有人认为,他的子孙辈之所以个个都是人中龙凤,那正是“祖宗保佑”的结果啊。

爷爷的另一个著名“败家”行为,是坚持让他的儿女读书。在那个科举已废、战乱不止的年代,短视的乡下人看不出读书有什么益处,但爷爷不管那些。我伯父、我父亲都有一点文化,后来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,上学读书是一切的基础;就连我姑姑,也是当时农村罕见的上学读书的女孩。

我对爷爷的记忆很少,他在我 7 岁时就已去世,享年只有 67 岁。他喜欢我哥,不喜欢我,据说是因为我性格“像猪一样”倔强。如果他更长寿,不知道情况会不会有所变化,因为我的倔强,何尝不是他和我父亲的基因;而如果不是这种坚韧不拔,我无以自强不息,甚至可能活不到今天。

在祭祖的日子,我曾多少次拔山涉水,去祭拜我爷爷、和我的父母。随着我离开故乡的年岁日渐增加,我不再熟悉那片山野、和山中的一草一木,但当我洒过美酒、点燃鞭炮,从飘散的烟雾中望出去,我仿佛能够看到的,却是爷爷倔强的“败家”灵魂——是那样与众不同,伴随着我们一步步走到今天、走到永远。

破五迎财神,还是遇焦虑?

caishen

今天大年初五,俗称“破五”。按照民间习俗,破五应该迎财神、送穷鬼。我在这里祝福大家:

通五路财神八方财源滚滚来
享一生福禄四季福运翩翩至

这个春节,抢红包成为最靓丽的风景。看着春晚,不知道节目演了些什么;和亲友团聚,时时惦记着手机屏幕。于是乎,“能用红包解决的,尽量不要用语言。”

redbag

段子手惊呼道:微信丐帮诞生了!“乞丐”说道:“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,现在超过 1 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,超过 5 元我就窒息了,超过 10 元眼眶就湿了,超过 20 元的,跪的心都有了,超过 30 元直接下跪感激……”

从时代趋势而言,这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的颠覆;从商业逻辑而言,这是互联网巨头的抢摊大战;但对每一个抢红包的用户来说,这不过是增添节日气氛的一场狂欢。正如我说过的,“玩钱的游戏最好玩儿。”

然而有人焦虑了。忧国忧民的新华社怒道:“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!”它认真地说:

游子千里归家,依旧没有跳出方寸屏幕,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,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;老同学的微信群里,旧友说话无人应答,丢个红包立刻“炸锅”;有的微信群玩红包接龙,“你方发罢我登场”,不分昼夜抢得昏天黑地。更有甚者,洗漱、做饭、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,生怕错过红包。试想这个假期,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有看上完整的节目,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语,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。这样的春节过法,未免本末倒置,得不偿失。

焦虑似乎早已成为中国人的“新常态”。据说,中国人和日本人、韩国人长相十分相似,但是老外仍然能够轻易辨认出中国人,因为中国人的神态中写满焦虑。很多年前,姜昆、唐杰忠在相声《着急》中就讽刺过中国人的焦虑心态,其中一个片断描述家长对孩子的焦虑:

甲:一年级——天天接送。
乙:着急。
甲:二年级——上课不听讲。
乙:着急。
甲:三年级——学会玩东西了。
乙:着急。
甲:四年级——逃学看电影。
乙:着急。
甲:五年级——课外活动太多。
乙:着急。
甲:到了六年级又面临着考试。
乙:考中学更着急啦。

我们的政府、我们的官媒,饱含着对“子民”的深深热爱,时刻吟唱着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”这种深情的、病态的焦虑,上网有GFW,看电影有“萱萱”,现在关怀更无微不至啦,抢个红包,千万注意不要毁掉春节!

心理学书上说:“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,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、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。”所以焦虑即便已经达到情绪紊乱的程度,本身也不值得为之焦虑。

可怕的是,这社会流行焦虑症——一种可能终身不愈的严重心理障碍。

这不,过了初五,生活也就恢复常态,该上班上班了。而焦虑症,也该回到你身边与你为伍了。

羊年大吉,多财多福

感谢各位朋友的不离不弃,尽管我停更多日,你们仍然还在关注。你们都是真爱。不用担心,你们的爱将得到丰厚回报:在已然到来的羊年里,你们都会大吉大利、多财多福!

刚刚逝去的甲午马年,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。平常一年三百六十天,这个马年却拥有384天,因为它包含本世纪仅有的闰九月,而下一次闰九月需要等到2109年。马年起于2014年1月31日,终于2015年2月18日,中间居然立春两次(均为2月4日),这在历法中实在罕见。这是神奇的马年,人们希望策马奔腾,人们祝福马上有钱、马上有对象、马年事业旺、马年不虚度。

然而这却是诡异的马年。寻常人家出门坐个火车,却无缘无故遭遇刀砍;有钱人家赶个航班,那灰机却满世界找不着了;平民百姓辛苦一年挣不到钱,达官贵人却连同他们的权力一起被关进了笼子;宏观经济哀鸿遍野,股市却莫名其妙一片通红;雾霾笼罩着神州大地,APEC蓝惊现在帝都的天空……

马年于我,也并非大吉大利。路途并非总是平坦,有时甚至坎坷崎岖,偶尔居然马失前蹄;原本以为“马上”硕果累累,不料想花开过后更常见的是花谢,甚至在睡梦之中被功夫了得的梁上君造访……幸而,上帝并没有关上幸运之门,年初的峨眉山之愿基本实现,在沟沟坎坎的日子里总能收获惊喜与转折。

“鼠牛虎兔龙蛇马、羊猴鸡狗猪。”我是这样来背诵十二属相的。在我的日历里,羊年代表新阶段的开始。在“马尾巴”公司团年的那一天,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:

知识分子创业,最欠缺的不一定是谋略和思路,而是如何放低姿态接地气,老老实实向街头小贩学习,做一个脚踏实地的生意人。这意味着:

  1. 要变俗,要爱钱。
  2. 要天天算账,进货多少,出货多少,盈利多少。
  3. 如果不赚钱,要及时转向,卖菜不成卖水果,小街不成换闹市。
  4. 地主要过年,乞丐也要过年。
  5. 莫凑热闹,少想高大上。

这是羊年的肇始。我本尘世间现实的俗人,清高与出世原不过逃避的借口,而钱这个最肮脏却又最纯粹的东西,才是通向理想的真实路径。于是,我喜气洋洋。

NewYear1

按照佛法的说法,我是一个贪嗔痴“三毒”俱全的坏人。我兴趣太过广泛,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做不好,并且时常用强势掩盖我的坏脾气、将瞎折腾伪装成我的坚持不懈。我要向羊学习,除了吃饭睡觉,只专注一件事:高兴。我决心和小莫他们一起,玩!

Motalk_NewYear0